读书好的人在社会中看似具有某种优势,但社会奖励他的不是名校的文凭,而是他为了获得这张文凭所付出的努力。有的人进了名校就放纵,一手好牌输得精光;有的人高考失利,却用四年讲了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读书无用论这种话,自谦起来说说也就算了,千万不要当真。
文/网易公开课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
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
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但是“找工作难”是相对而言的。曾有热门新闻:武大女博士因第一学历是二本,而屡遭用人单位拒绝。
而作为用人单位,理由则是:其实并没有明文规定不要第一学历非名校的,但是因为优秀的人实在太多了,肯定是优中选优,所以条件筛选下来就只能先淘汰本科非名校的学生了。
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二十多岁年轻人之间的差距?
一切从高三开始
或许有一部纪录片可以帮我们解开答案。纪录片《高三》讲述了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学生的故事,在豆瓣上获得了8.4分的高分。
班主任王锦春知道读书才能改变这群农村孩子的命运,他曾这样对家长说,我们这里铁路不通,高速公路也没修好,想要走出去只有高考一条路。
对孩子说:“读书不会读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
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国人的高中,没有任何娱乐,每天在题海里奋战。有的人听从老师那句“读书不会死人”的话,每天反复地背诵知识。
有些人则充当了反叛者的角色。
成绩不够突出的张兴旺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内心脆弱,在重压之下借酒消愁。班主任劝他:“你一个人要更加坚强......如果我是你这种家境的人,‘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报以两声长啸’”。
高考的日子渐渐近了。张兴旺顶不住压力,留下一封书信要放弃高考。班主任赶忙跑到车站把他追了回来。
高考终于到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有位家长的妈妈说,不想让孩子回武平,孩子去哪里她都会支持,如果钱不够也可以把房子卖掉。“考上大学”成了所有人共同的目标。
十年后,有记者回访《高三》里的同学。很多人好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相信——高考改变命运吗?
接受采访的同学们无一例外地回答:相信。满意自己的现状的,他们感谢高考,比如罗艳。对自己现状不满意的,他们反思导致这一切的根源——高中时不够努力,不够拼,比如张兴旺。
高考所导致的学历差异,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人外有人的世界
不可置否,每一个上名校的孩子都是班级里的前几名,但是到学校之后你会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和优秀的人交朋友是一件幸事,第一,你获得了一次免费学习的机会;第二,你也可以肯定自己绝对不差,没准在他们眼中你也是个优秀的人。
数据来源:北京日报
在名校中,你有机会获得更加丰富的听课资源,个人的兴趣也更容易得到发挥。
有些老师不仅让你对专业产生兴趣,而且还教会你继续钻研的方法;而有些老师却把点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某位网友说,她的老师上大课还要挨个点名,感觉半节课就在答到声中度过了。网易公开课上,有网友听完了名校老师的优质课程后说:我的老师在课堂用四十分钟讲清楚一句话,而这些最优秀的老师能用四十分钟给你构建一个全新的理念并且让你不觉枯燥。
除了优质的名师,名校还有一个宝藏,
小克学长cue您,定期分享国际竞赛、国际课程、留学动态、国际院校等相关资讯,与学弟学妹们破釜沉舟,携手并进,助力学弟学妹们成功拿到世界名校offer
小克学长智囊-国际教育专业顾问-在线答疑
关于国际教育任何资讯了解,留学前,背景提升、课程培训等相关疑问均可以在线咨询小克学长智囊,也可以搜索“网址https://www.szxxdjy.com/
关注微信公众号:”克拉教育背景提升”陪您一起了解。